| | |
|
03/03■摄影作品展诠释“礼赞新时代”
|
|
|
由天津市西青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西青区文化馆、区文联承办的“礼赞新时代阔步新征程”西青区群众书画摄影作品展日前在西青区文化中心展厅开幕。
本次展览共分为5个部分,展出书画摄影作品120余件。分别以“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庆祝建党百年华诞”“妙笔为新时代画像”“战‘疫’时刻笃定坚守”“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等为主题。采用书法、国画、油画、水彩画、摄影等多种艺术创...
详细>>
|
|
|
|
|
|
03/03■吴昌硕:以金石之力创海派新风
|
|
|
“出蓝敢谓胜前人,学步反愁失故态。”这是吴昌硕对待艺术创作的态度。晚清的大环境,文人画流派和皇室扶植的宫廷画日渐式微,此时的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已成为新的要地,而海上画派由于在传统中国画上大胆改革创新、融合外来艺术技法、作品体现时代生活等因素独树一帜,其代表人物吴昌硕就是这样的画家——他主张学古人而自出胸臆,在前辈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风格。从家乡彰吴村走向湖州、杭州、嘉兴、苏州、上海,一路走来,吴昌硕从书画金石的“另类旁...
详细>>
|
|
|
|
|
|
03/03■在主观审美中寻找客观意象
|
|
|
卓玛(中国画) 徐里
在主观审美中寻找客观意象
——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绘画艺术的学术价值
观察一位画家的艺术生命力,以及作品延伸出的审美理念,单凭去看技法和笔墨功力是不够的。首先要看作品的思想和哲学性,其次要把他放到美术史册中,检验其是否具备承上启下的学术价值。纵观...
详细>>
|
|
|
|
|
|
03/03■超越物质生命体的感知
|
|
|
残缺的记忆NO.1(油画) 廖培
——从廖培绘画中的“时间线条”看当前绘画新趋势
绘画在今天是以何种方式释放艺术的内在因素,艺术家和绘画之间又是以什么样的关联性与艺术世界的基本问题产生关系?这成为当下特别需要思考的问题,因为这表示了今天的绘画状态经过艺术史的逻辑转换发生的某些变化。这种变化首先是打开了绘画所能触及的问题面,以往的以模仿论和再现性为基石的底层逻辑转换为结构主义...
详细>>
|
|
|
|
|
|
03/03■AI可创作与人类画作“难以分别”的艺术品?
|
|
|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AI)的发展,画家这个职业似乎也将被机器取代。据近日发表在美国《艺术实证研究》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从抽象表现主义的杰作到现实世界的完美刻画,AI已可创造出与人类画作没有明显区别的艺术品。
研究结果表明,越来越多的个人已无法准确识别AI生成的艺术品,他们常常会将代表性艺术作品与人类联系起来,将抽象艺术作品与机器联系起来。
代表性艺术作品显然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倾向...
详细>>
|
|
|
|
|
|
03/03■中国非遗的时代光彩——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揭晓活动侧记
|
|
|
元宵节,不仅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在这样特别的日子里,中国的非遗人迎来又一年的盛会。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指导,光明日报社主办,光明网、“文化强国”光明日报协同推广平台承办的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活动揭晓,张伯礼、陈正雷、杨先让、朝戈金等十位在非遗领域辛勤耕耘的代表人物走到了前台,讲述着自己的非遗故事和人生感悟,分享了自己的非遗缘分和文化情怀。真挚的情感、朴实的话语,展现了非遗千姿百态的时代风...
详细>>
|
|
|
|
|
|
03/02■扎根山乡的竹雕“守艺人”
|
|
|
2月28日,在贵州省赤水市石沓沓非遗馆,卢华英(左)在给学员讲解竹雕技艺要领。新华社发(王长育 摄)
今年50岁的卢华英出生在浙江省东阳市的一个雕刻世家,从小开始学习雕刻技艺。20世纪90年代,卢华英来到贵州省赤水市,与竹雕结下不解情缘,她将东阳木雕技法融入赤水竹雕,雕刻出带有山水、虫鱼、花草、人物、禽兽等图案的各种工艺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2019年6月,赤水“竹雕工艺”被列...
详细>>
|
|
|
|
|
| | |